5月20日,巩留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圆满结束并进入第三阶段,第三阶段从2025年6月至2026年6月,主要任务是依法认定、登记并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逐级验收并向社会公布普查成果。

图1新发现岩画调查
5月15日至20日,普查在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复查的基础上,对其那尔石窟、察布查尔萨依半洞穴2处疑似早期人类遗址、萨依坛萨依岩画、萨尔布群1号岩画2处岩画、731矿遗址、莫合农场窑洞遗址、恰西烈士墓等共7处点位进行了详细普查,记录数据。巩留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共复查149处,新发现9处。

图2察布查尔沟萨依疑似早期人类遗址调查
巩留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对于促进文物资源活化利用,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更好地新疆历史、巩留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58处文物保护单位多位于东南和西南山区,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点多面广,普查队成员跋山涉水,克服困难,用前后1年的时间,行程15000公里,完成了上万个点位的打点、测量、录入,锻炼了干部队伍,规范了文物保护和管理。
(巩留县文旅局(文物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