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自治区政府网 伊犁州政府网 欢迎访问新疆巩留县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2025年9月19日  星期五
无障碍|
 
 首页  |  走进巩留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专题专栏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巩留新闻 >>正文
  巩留新闻
一年逆袭!巩留506亩盐碱地变身高产麦田 亩产翻倍见证科技奇迹
2025-07-03 16:29   融媒体中心

7月2日,巩留镇牧业队的506亩麦田迎来丰收,收割机轰鸣中,金黄麦浪翻涌。一年前,这里还是贫瘠的盐碱地,土壤碱化度、含盐量最高分别达到了29.6%和1.82%,亩产不足100公斤的贫瘠盐碱地。巩留县仅用一年时间,就让“不毛之地”实现了从“盐碱滩”到“丰收田”的蜕变。

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存在较高浓度的盐离子,对土壤特性和植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的盐渍土壤,严重影响农业产量。很多盐碱地经过改造,可大幅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它的改良利用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抓手。巩留县共有36.2万亩盐碱地,对于全县农业提质增效有重要促进作用。

2024年,巩留县-尹飞虎院士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成立,与巩留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形成本地团队,团队通过实地观察、土样采集、检测分析等环节,针对巩留盐碱地特征对症施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改良技术。中心还通过合作成立了新疆道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改良工作,作为项目实施主体,企业主要提供项目所需的核心技术、设备,并通过“产学研推用”实现“知识创造-技术应用-促农增收”的良性循环。

新疆道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磊:“这块盐碱地我们团队通过地质勘察还有水文分析以及对地块土壤进行了检测分析,得出它的pH值在9.1以上比较高。我们通过对地块的水文资料的分析,还对土壤进行了实验检测,得出了治理盐碱地的全套使用方案。”

据介绍,暗管排盐技术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走”规律,通过地下管网精准排盐,被形象比作土地“隐形肾脏”。相较传统明渠排盐,该技术更省水省地,排盐效率高,2—5年即可实现盐碱地快速脱盐,有效控制水位、提升耕地质量。搭配化学改良,二者加速土壤修复,大幅缩短治理周期。针对巩留镇因高水位导致硫酸盐堆积的盐碱地,经一年治理,地表盐斑减少,土壤肥力增强,渗水效率提升300%,含盐量降73.6%,小麦出苗率、产量分别提高45%、100%。

新疆道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磊:“经过我们为期一年的土壤改良,现在这一块盐碱地的pH值已经从9.1降到了7.5左右,EC电导率也从2.88降到了2左右,已经从中度盐碱地达到了轻度盐碱地的标准。今年我们才做完统计数据,亩均产值已经超过了200公斤,明年有望达到全县的平均值以上,彻底把这一块的盐碱地改良过来。”

据测算,该项目改良后预计年增收120万元,其"院士团队+本地农技站+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为36.2万亩盐碱地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科技范本。从“寸草难生”到“麦浪滚滚”,巩留县正用科技将盐碱地变为乡村振兴的“聚宝盆”,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理念在田野间结出硕果。

巩留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吕佳齐

关闭窗口
 

开办单位:巩留县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巩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承办:巩留县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巩留县人民政府行政楼三楼

联系电话:0999-8682004 邮编:835400 网站标识:6540240001 技术支持:

新ICP备19001402号-1 新公安网备65402402654101